2024年8月3日 星期六

炒股原力 (4) 型態的等幅測距 主力誘跟單的歪理 / 跌破今年趨勢線 下降軌道找落點 / 大陸無人駕駛車夯 等台灣跟進

 


上世紀看報紙炒股的窘迫環境
上世紀因個人電腦不普及,要研究股票的技術分析無論是K線圖或是股價指標,只能看股票報紙所附的圖檔,《產經日報》《財星日報》《財訊快報》《萬象日報》(產經新聞報)一份賣到40元,但是每當收盤午後在便利店上架時,即被搶購一空。
不管行情是否熱絡,筆者常是幾份報都買,因不只是圖表,還有其他名家(華統、許吉村、朱成志、靜峰…)的股評值得看。

以前K線形態學 RSI當道

即便有報紙,但是能看到的K線圖也就期間短得可憐的日K線,周末出刊會多附上周線圖。技術指標則是報紙給什麼就只能看那樣,所以當時候技術分析就以型態學為主,指標多數是用RSI指標。
型態學衍伸缺乏考證的創作

型態學是基於18世紀日本的《酒田戰法》,後人再加上價量的衍生解釋,到目前仍是股票初學者的先修課程。
但是坊間型態學書籍上所列舉的分析法則有許多是不加考證,想當然耳的創作,股民也不加思索地全盤吸收,好為人師的傳授給下一代,甚至在電視上解盤,賣弄起錯誤的理論。

筆者曾在拙著《股票DNA》《型態致富》等書中破解許多型態學上的荒謬,在本專欄上也會不保留的提出更正見解。


型態完成之等幅測距為謬論
技術分析者的通病是「見樹而不見林」。以為相同的型態完成後就會產生同樣的走勢。有一項稱為「等幅測距」的理論就是集前述所有謬論之大成。

四、五十年前,提出等幅測距理論者,寫著「在型態完成之後的漲幅或跌幅至少會等於該型態的高低差價(或說幅度),可以此測量股價滿足點。」此後又有新的等幅測距,說「第一波的漲幅可以套用測量第二波的漲幅」。

股價脫離型態後 走勢變數太多
以上的理論錯誤在於:主觀認定的型態足以影響股價在脫離之一段時間走勢,且達到一定公式幅度。
殊不知,股價一旦離開原型態後,隨即就產生另一個新的型態;再者,股價在型態完成後的走勢,必須考慮其他位階上的籌碼阻礙,即支撐或壓力。在到達「測量幅度」之前,股價走勢更受到大環境的影響。

測量幅度到底是百分比還是價差

提出「等幅測距」理論者所未曾思考周延之處:
一、另有一說是「等距測幅」,用百分比和用差價是不一樣概念。

二、該測量幅度是以原母體型態的差價來計算,還是以哪個基準點(底或頂)的百分比幅度來計算?這兩者之間有不小的差距。

二、解說者在一個型態上畫一個箱型框之後,將該箱型框往上一套,就說股價會漲到那高點的位置。若以兩種K線圖——「線性等比例」與「對數圖」是不同數值,同樣手法在對數圖會比線性圖的價位多出很多。

好型態是好八字 後天還需努力

前面說的有點深奧,簡單比喻說:一個人出生在好家庭,好比是W底、頭肩底等,當然這個好家世在他教育與出社會時有幫助;但是一久了,必需得靠自己的努力,還有不要結交壞朋友,事業不要受景氣打擊,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也就是等幅測距。

型態完成的心理暗示隨時間遞減

等幅測距的理論是寄生在型態的完成之時,也正是主力御用的分析師在媒體所蠱惑散戶搶進的好術語。總之,要牢記型態突破或跌破的心理作用會隨著時間而快速遞減,無論是多頭和空頭,此後就是隨機發展。

簡單數學揭穿瞎掰的等幅測距
最後,筆者用簡單的理論來破解等幅測距——假如有大的空頭型態是49-99元,差價就是50元,跌破49元後,依等幅測距所以要跌到多少元?難道是負1元嗎?

 

跌破今年趨勢線 下降軌道找落點

島狀反轉 重挫千點 多單斷魂
加權指數在82日重挫1004點,創下台股史上最大跌點,台指期過夜的多單,甫開盤恐未來得及補保證金就被券商的自動停損機制斷頭,甚至有虧損超過者還得再補錢。

這波自24416點形成「島狀反轉」的崩盤也給了筆者撰寫中的《空頭大師》最好的數據資料,期待農曆年底前能付梓。


曾觸及上升趨勢線 強彈800

筆者說:台灣加權與上海指數容易被操控,觀察到外資以「平行軌道線」來引導而不是被分析師誤導的均線。
本周加權指數上上下下,將誇大的季線「命根子」視為無物,而在730日觸及今年的上升趨勢線,由21833彈至22652800點可驗證。然而越被交易者倚賴的趨勢,當被改變時,越會有巨大的反應,千點跌幅其來有自。

如今該上升趨勢線已跌破(失效),就得等落底時重畫。順道一提,見到網路上,從地下股友社、網紅到投顧分析師對趨勢線的畫法仍有誤解,下一期的炒股原力我們再來談。

新的下降軌道 推測落底位置
現在可以由7月下半的幾次高點來簡單推測「下降平行軌道」,嘗試找出每次落點的位置。因採樣的時間比較短,所以可以改用30K(為何不使用60K呢?請思考)來畫出較精準的圖,請參考附圖。

趨勢線是隨著時間而改變位置,筆者曾經發現道瓊指數在某段時間沿著趨勢線精準到盤中每一個時間點。



大陸無人駕駛車夯  等台灣跟進
武漢的羅蔔快跑 百度與供應股受惠
在台股的AI族群因為吹噓炒作過度而泡沫化之後,還有什麼值得注意的題材?
在大陸地區正興起一股無人駕駛車的風潮。在武漢有百度集團的「蘿蔔快跑」試營運數十萬單後,其事故率僅有一般網約車的1/15。目前在上海郊區也出台政策,免費乘座試營運中。無論是擁有無人駕駛車的集團股價或是系統零件供應商相關概念股,皆有追捧也算是大陸股市在跌跌不休中的一點點慰藉。

等台灣炒作 無人駕駛車概念股

台灣什麼時候能推無人駕駛車?當然初期可能也只有固定點對點的服務,但是只要那政策提出,產生相關的股票商機,這不用筆者多說,財經台會提前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