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現股當沖12歲 孵出暗黑產業鏈 / 假外資 無限籌碼炒作 券商剝皮借券費 高利墊款…

 


漲跌幅限制的無本當沖 全球唯一

台股自20141月列出可「現股當沖」的菜單至今第12年了。在有漲跌幅限制的市場內竟可以無本金當日交易,此為全球融市場唯一也衍伸出亂象。主力炒手從此有了源源不絕的作量籌碼,其中最為市場詬病是寄生於此制度的本土主力化身「假外資」,每日操控兩百餘檔股票,軋空殺多。交易所與櫃買中心以標借券0.1%-7%費率來因應未沖銷的券差,卻讓部分券商剝削券差的剩餘價值,一律收取7%暴利。在當沖降稅一延再延下,培養出一群只想「空手套白狼」的新股民,遇行情不佳而無法賣出時,只能求助地下錢莊,任高利貸宰割。
主力先殺現股先賣
散空 如貓捉老鼠

主力先殺現股先賣散空 如貓捉老鼠

財經官員效仿先進市場實施現股當沖,臺股市T+2日交割,當日沖銷相當於無本交易。漲跌幅10%的狹幅範圍,加上貪心的股民,多完美的組合啊!主力群很快找到以上制度的缺陷BUG——首先要宰殺現股當沖的「現股先賣」空頭,就像貓在一個狹小的房間捉老鼠一般,趕獵物到狹小的角落,逼近漲停板的地方,現在有更好的利器,就是逐筆交易,可以一筆市價單穿越多個價位,讓空頭瞬間傻眼,回補無門。

國泰證券超收的借券費會計科目?
補不到沒關係,聰明的官員想了一招——券差借券。每天下午券商為了找這些差額股票,忙得團團轉。從別的投資人借來的股票費率有高有低,交易所的規範是0.1%到最高限額7%。每天傍晚交易所或櫃買中心會公布「因應付當日沖銷券差借券費率」 好運的中時鐘,壞運的中龍眼,但是有些券商就不這麼幹——像國泰證券就一律收取最高的7%,要是跟投資人借到的費率是0.1%,就是70倍,誰叫你愛放空啊。只是多收的暴利借券費放在券商的哪一項會計科目啊?(截稿前有讀者投書抗議券商加收借券費,請本報轉某立委,下一期將來函照登,也請立委發表意見。)


聽到29.47%高額借券費 當場昏倒

以上還沒完,券差費率是根據隔天被券商開盤前以「漲停價強制回補」的成交價為計算基準,如果您不幸空在平盤價被拉到漲停鎖住,已有10%價差,隔天有可能回補在漲停價10%,然後聽到券商跟您說7%借券費,高達賣價的29.47%,您可能當場昏倒。其實還可能更高,如空在盤下,理論值最高43.85%不過那是空在跌停…
主力市價阻擋回補  借券費745萬殺警
只是曾碰到例子:第2天還回補不到,因為主力第2天以市價單鎖住,券商漲停也回補不到。這不是沒發生過,本報前幾年曾說康那香4天借券費20趴的故事,還有市場傳言:一個警員放空東哥遊艇因付不出745萬元借券費而自盡。政府與民代聯手創造出的投機環境,抹滅了臺灣人早期的勤樸個性,網路上充滿了酸言酸語會將責任全部推給愛賭博的人。
代墊交割款 每萬元40-200元利息
以上好像是說做現股當沖不要現股先賣的放空就好,您只是忘記了在空頭來臨時的慘況,現股先賣只是付借券費用與差價,但是做多萬一跌停板賣不出去就只能用融資去交割了,若信用交易戶沒有那麼多餘額,那還得全額付款。遇過向我求助的朋友,只能說借不到錢看看小廣告有沒有「代墊交割款」的:拿第2天賣出的去借第3天的交割款。很可惜第2天又跌停,賣不出去。這交割款就是任人宰割每1萬元一天40元利息,到一兩百元都有,算的利息至少2天起跳。

人頭戶開夠多 主力作量無限制

以上是現股當沖12年養出的暗黑產業鏈,在市場每天都發生血淋淋的散戶屠殺,但是有一群人卻因此而得利,那就是主力群。炒股主力最需要的是「作價作量」來吸引散戶跟單。以前的主力作量需要有股票的庫存才能買賣對敲,制造成交量,有了現股當沖后,利用現股先賣來對敲,唯一能限制主力作量的張數,就只剩人頭帳戶開的夠不夠多而已。
掮客幫主力、公司派開假外資戶
在當沖降稅的延期德政之下,作量的成本超級的低廉主力為了防止檢調機關查炒作,於是透過了專門的掮客介紹,開外資帳戶。本土券商便宜些大概也都要500萬元以上,外資券商的門檻就高了,還有保證金交易的外資丙種,多開幾家外資券商,輪流交錯的一買一賣制造成交量。抓準了檢調不查外資券商的顧忌,制造追查斷點,大膽的沖洗交易,也正因如此讓不明就裡的散戶投資人誤以為這是今天買明天就賣的「隔日沖大戶」,這伎倆本報在多年前就揭發了。

郝伯村:不要讓金錢遊戲死灰復燃
臺灣社會搞成這個樣子,人人唯利是圖,一睜開眼睛從財經臺主持人到分析師個個都在說謊騙人,串聯想騙散戶的錢。寫到這裡忽然很懷念以前的行政院長郝伯村(他是郝龍斌的爹,曾經是參謀總長被李登輝騙去當文官釋兵權)民國90年的新春紅盤之前說:「不要讓金錢遊戲死灰復燃。」多有擔當的郝將軍啊!
如果我是詐騙集團首腦 如何洗錢?
最後假設一個狀況:如果我是東南亞園區的詐騙集團首腦,靠著抓來的「豬仔」電話行銷,騙了很多臺灣人的錢。那些錢我如何能洗白呢?匯到瑞士?買比特幣?當然不是,還可以讓那一些錢滾出更多的錢——就請仲介幫我在海外甚麼開曼群島、維京群島註冊公司,再前進到臺灣炒股當假外資多輕鬆啊!或是請記者編幾個少年股神的勵志故事——幾十萬元資金開高倍數槓桿,滾出幾億到百億元,然後當YouTuber,高調開箱直播炫耀名錶、超跑豪宅等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