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術分析研判股價者,最大的盲區在於「見樹不見林」:以個別股票的型態和技術指標來斷定該股的漲或跌,以為現在的股價結構必然產出如教科書顯示的結果。比如「測量漲幅」「黃金分割率」等等,事實上除了大環境對個別股票有絕對的影響力,就好比開家小店會受到市道景氣左右;還有型態會隨著每一天的交易而不斷的改變,比如4月份您看到的加權指數是N字型,但是在5月看到了卻是上升軌道和平臺的組合。
從川普宣布各國的對等關稅之後有許多突發的利多與利空事件才合成現在的K線模樣,不是在任何一個區間的型態來產生後頭的走勢。
只見歷史K線的漲跌 忘了故事
只見歷史K線的漲跌 忘了故事 |
人的記憶力相當有限,許多當天的驚奇事件所型成的K線,歷經一段時間後,您只能見那K線的陰陽紅黑帶寶的漲跌,卻不能記得當天的事件。
如您還能記得哪一天有MSCI的季度調整的大量嗎?想必忘了,可是在歷史K線上見到的大量日K,還會朗朗的分析著:這是「量先價行」「俱量突破或跌破」等等。幾年後,您在回看今年的4月7日可能會說這是跌破型態的開低走低長黑K線,趁您現在記憶猶新的時候提醒您:那天可是千股跳空跌停,甚至連K線都不應該是黑K線而只是一槓的橫線。
外資在期指結算影響結算價格
來說說上星期的事件,免得日後忘了,就從每月的指數期貨結算說起:以前看分析師電視解盤曾說:「今天是這個月第3個星期三,我們照例不做股票當沖。」為何呢?只因為期指結算,法人尤其是外資會依據多空部位多寡去干擾結算價格。
向來外資在結算的當天對淺碟型的臺灣股市可是恣意妄為,成天的拉抬或壓價。而結算是以1點到1點半的每盤指數共301盤做算數平均,常會見到一點鐘開始,法人對於結算價格的較勁,尤其最後5分鐘的集合競價,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本土的法人不是沒有部位,但是只有避險的功能。這個星期不一樣了。
國安基金護盤期 怎容外資搗蛋
在周二的收盤,外資上尚有大臺指淨空單超過37000口,多數人認定週三必定壓盤壓低結算無疑,只是投信不遑多讓相反的有淨多單42000口,悄悄的布局中。以空頭外資的狠勁,沒會把投信放在眼裡,只是現在是國安基金護盤期間,曾經看過國安基金的部位持有臺股指數期貨,在其組成條例中也明文規定是可以投資指數期貨,如果在護盤期間仍然被外資搗蛋這面子往哪裡擱呀?
外資買超302億元軋爆自己嗎?
周三5月21日在美股前日一指數下跌而當天道瓊期指續走低的情型下,臺股竟然能開平高走高幾乎要收最高,多頭如入無人之境,反而見到逆價差的期指在外資倉皇補貨下,午盤後多翻呈現正價差。盤後數據:投信買超了50億元,外資竟也買超了302億元。不是說外資想要壓盤嗎?怎會反向來軋爆自己呢?其實外資有很多國家,很多組,當然有做多也有做空的洋人,買期指少的,不代表現貨部位也少,會喜歡做空的外資來影響行情壓低,順勢推舟罷了!
300盤的拉抬 收盤壓低的秘密 |
最後一盤台積電以5697張打下8元,也壓下76點加權。其實這台積電收盤集合競價試撮和,原本還是6000張近千元。查閱數年來紀錄,多次出現結算壓盤半小時,但最後一盤拉抬或是拉抬半小時最後壓低,是不是大買或是大賣超影響行情後,花錢太多反向軋平部分。結算價是最後半小時301盤的平均數,連續買或賣,撐半小時,最後的一盤只是1/301之一,不至於影響太大。
揮刀劍 斷盟約 相識註定成大錯
結算當天後,看起來就是一副要突破創高的樣子,到現在分析師終於看出來了,週五說:「5月21的紅K線只是為了結算而拉抬。」
以30分K來看,箱型下緣在21496 就當21500好記,注意不要跌破,但是這一次的拉抬結算究竟對後市造成是好或是壞的影響,很快的時間會見到。
期貨每月不同商品
轉倉非無縫接軌 |
順道說,新手對於期貨月份「換倉」或「轉倉」一詞的誤解:意思只是指原本結算多或空單下個月合約仍然有那些數量的多空單期貨。期貨每個月份都是獨立的商品,無法轉換也不能無縫接軌。比如說您有5月的合約1萬口空單,您必需要買進1萬口平倉或參加結算;而6月份的合約想要有1萬口的空單,就必須在市場建立新倉,會影響行情。
台指期結算日 最後30分鐘拉抬或壓盤 最後一盤反向軋平(摘錄自筆者facebook)2019/07/27